南京政协
用户名
密 码
标准版
个人主页
登录
重置
首页 > 委员履职
组建企业主导的产教联盟 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
[发布日期: 2024-10-10]   本文已被浏览过: 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次   字号:

农工党市委

高校和科研院所智力优势突出、科研成果丰富,但在成果产业化上缺乏足够的动力和市场敏感度,因此其技术成果往往较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我市打造未来产业发展高地的过程中,要着力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教联盟,助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取得新突破。

一、主要问题

(一)高校科研成果产出能力不强,转化程度偏低。截至2023年底,国内高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9.4件,约占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总量的五分之一,与此同时,科研成果无法顺畅转化的情况一直存在。

(二)科研成果市场成熟度低,大规模产业化困难。部分高校的科研技术在实验室环境下能够取得较好的表现,但在企业大规模生产中则存在成本过高、产率不稳定等问题。

(三)企业成果消化能力较弱,转化风险较大。企业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出题人”地位不明确,使得后续成果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偏移。此外,还有部分成果在后续中试、投产环节缺乏足够的平台支撑。

二、相关建议

(一)组建企业主导的产教联盟,加快高校科研成果在未来产业落地。加快制定出台扶持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政策文件,支持和鼓励组建企业主导的产教联盟,助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依托企业主导的产教联盟,增强成果产业化的目标针对性,帮助高校科研人员分担部分技术风险和压力,更好调动科研成果转化、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发的积极性。

(二)建立校地“双向流动”机制,盘活科研成果技术转移资源。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关键技术能力等成果转化的重要议题,由产教联盟定期牵头召开联席会议,推动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研发生产人员紧密合作,共同促进科技成果的创新性转化。同时,畅通企业技术人员在高校的兼职渠道,允许部分人员结合长期项目招收和联合培养研究生,形成人才双向流动和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机制。

(三)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强产业共性服务能力建设。加快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法律、金融、财税等一揽子服务。大力扶持专业化中介服务机构,打造技术培育、专利挖掘、场景开发、成果评估等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服务支撑体系。在高端人才引进、培育和储备等政策上进一步发力,吸引用好留住一批能研发、懂产业、会管理、善经营的专业复合型人才,为产教联盟合作项目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四)探索科研成果转化新机制,打造产教融合创新共同体。将高校科研成果处置自主权和人才激励自主权相结合,采取转化收益奖励、股权激励等模式,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进行奖励。积极引导金融机构通过信贷、基金等方式加大对产教联盟技术开发、企业孵化、成果转化的支持。充分发挥企业主导的产教联盟的引领和带动作用,逐步打造集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金融链、服务链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创新共同体。

下一篇: 因地制宜加强谋划部署 加快打造未来产业发展高地
[关闭窗口]
南京政协
南京市政协 主办单位
建议使用分辨率:1024*768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
南京市城市数字治理中心 支持单位
苏ICP备05004952号-7
您是第 显示网站总访问量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