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市委
布局未来产业,就是布局未来。近年来,南京各高新产业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紧扣国家对高新区的新定位新要求,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产城融合发展、创新驱动发展、跨区合作发展、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形成了“落实规划布局稳,构建产业体系优,推动项目建设快”的发展新格局。
但在整体向好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发展短板:一是部分高新园区在产业布局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化,缺乏对自身优势和资源禀赋的深入分析,导致资源浪费和竞争加剧;二是创新能力不足,虽然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国内外先进高新区相比,创新资源相对匮乏,创新环境有待优化;三是产业链条不完善,部分园区产业上下游配套不完善,企业间协同创新能力不足,限制了园区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对此,建议如下:
一、“高集群”——构建创新驱动的产业生态
将创新驱动作为产业发展的首要战略,通过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优化创新资源配置等措施,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形成创新驱动的产业生态。要坚持走产业“高集群”发展道路,围绕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清洁能源、智能制造等未来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同时,通过政银企合作,拓宽融资渠道,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税收优惠、资金补贴、土地供应等方面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财务咨询、人才招聘等一站式、全方位的服务措施,推动产业向园区集聚。
二、“强专业”——提升服务效能与管理水平
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提升园区竞争力的关键举措。一方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另一方面,继续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加宽松、便捷、高效的发展环境。同时,各产业园区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园区管理智能化、服务便捷化。提升人才队伍建设和服务专业化水平,通过出台人才政策、搭建交流平台、举办培训活动,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专业人才。加强园区服务团队建设,为入园企业提供更加专业、高效的服务,增强对优秀企业和项目的吸引力。
三、“有特色”——实现错位竞争与差异发展
要明确园区发展定位,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条件,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双重作用,聚焦特色产业领域深耕细作,进一步加强相互间的交流合作,避免同质化竞争和资源浪费。要紧抓国际化、可持续化两个特性发展,各高新产业园区应积极融入全球化发展潮流中,加强与国际先进园区的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开展与跨国公司的合资合作,通过举办国际论坛、参加国际展会、引进外资项目等方式,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拓展国际合作空间,提升园区的产业竞争力。同时,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注重绿色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广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建设绿色生态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