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市政协各参加单位、各专门委员会、各界别组:
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提案征集工作事项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全国政协第七次提案工作座谈会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提质增效的要求,扎实做好提案征集工作,助力南京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原则
质量为要原则。提高提案工作质量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案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客观要求,是落实十三届全国政协工作部署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提案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内在要求。提案人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质量求发展,提交高质量提案。
数量适当原则。按照汪洋主席“在提案工作中要率先改变追求数量的做法,探索提高质量的举措”的要求,正确认识提案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提倡政协委员每人提交1-2件高质量提案,鼓励市政协各参加单位、专门委员会、界别组积极提交高质量提案。
工作闭环原则。落实刘以安主席“市政协履职工作要实现闭环管理”的要求,延长工作链,征集前端做好选题向前延伸工作;延长智力链,发挥专业优势和集体智慧,提出高质量的提案;延长价值链,对提案办理成效进行评价,评优评先考核。
三、工作要求
选题准确。围绕“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选题,持续跟踪,提出提案。
调研深入。问题导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论证,力求做到站位科学、问题找准、情况摸透。
建议具体。建议明确,针对问题逐一提出,既着眼人民群众愿望和要求,又考虑实施条件和时机,可操作性强。
格式规范。一事一案,实事求是,简明扼要,结构严谨,一件提案字数原则上不超过1500字。
组织有力。市党派团体要对成员中的政协委员个人提案提出质量要求;各专委会要及时将有关履职成果转化成高质量的提案,并加强对所联系界别提案工作的指导;各界别组应在全会期间专门酝酿、提出提案;委员联名提案,第一提案人应向附议人说明提案内容,附议人应当了解提案内容,避免随意联名、杜绝“被联名”、严禁提案抄袭现象。
提交及时。请于全会前,通过市政协“提案工作系统”提交提案。如有需要,请联系市政协提案委办公室(83377731,83638856)。
现随函印发《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提案参考要目》,供参考。
政协南京市委员会办公厅
2018年11月19日
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提案参考要目
(80条)
一、创新发展与产业转型
1、推动扬子江城市群、宁镇扬一体化发展中的协同协作,带动全省更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方面的建议;
2、引导和扩大民间投资方面的建议;
3、对标国际国内一流地区,高标准建设江北新区核心区和重点片区方面的建议;
4、财政支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措施方面的建议;
5、大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方面的建议;
6、持续扩大内需,不断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性作用方面的建议;
7、集聚国际创新资源,深化创新名城建设方面的建议;
8、进一步优化全市营商环境方面的建议;
9、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打造更多的“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方面的建议;
10、加大创新名城建设宣传力度,努力营造一流创新生态环境方面的建议;
11、实施创新型科技企业培育计划,发挥龙头企业的平台作用和孵化功能,不断壮大科技企业规模方面的建议;
12、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产业集群,打造自主可控、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地标方面的建议;
13、大力推进南京长江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方面的建议;
14、积极打造一批有影响、有特色的展会平台,办好重大产业招商活动方面的建议;
15、优化江北新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推动直管区与共建区、协调区联动发展方面的建议;
16、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提升集聚全球资源的能力方面的建议;
17、增强发展信心,保持发展定力,进一步推动南京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建议;
18、推进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产业园等开放平台建设,加快引进电子商务、展示交易等高端服务业项目方面的建议;
19、开展国际化企业培育,推进国际技术研发合作,助推企业加快融入全球产业链方面的建议;
20、加大军民融合服务平台的宣传,引导更多优势民企参与国防军工建设方面的建议;
21、打造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集聚区和特色产业集群方面的建议;
22、聚焦新一代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重点领域,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载体建设、产业集聚力度,持续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方面的建议。
二、城乡建设与生态环境
23、关于打造知名农产品品牌,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方面的建议;
24、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南京首位度方面的建议;
25、发挥综合枢纽优势,加快建设空港、海港、高铁港三大枢纽经济区,进一步做大做强枢纽经济方面的建议;
26、加快推进南部新城、河西新城等板块完善功能、集聚要素,吸引更多的优质项目落地发展方面的建议;
27、塑造改革品牌,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新亮点、新标识,增强城市引领力方面的建议;
28、进一步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方面的建议;
29、转变城市建设发展理念,优化城市建设发展模式,突出城市生活绿色化方面的建议;
30、加强交通堵点治理,进一步缓解出行难、停车难问题方面的建议;
31、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深化数据归集共享,加强城市管理运行智慧化建设方面的建议;
32、推动以南京为中心的全省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方面的建议;
33、加强过江通道建设,支撑江北新区发展方面的建议;
34、共抓长江大保护,开展港口岸线利用规划优化方面的建议;
35、加强宁镇扬一体化交通规划方面的建议;
36、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方面的建议;
37、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建设农民创业平台,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方面的建议;
38、继续推进主次干道整治、建筑立面整治、背街小巷及片区整治等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方面的建议;
39、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实施工业技改项目,清退低效劣势企业,加快传统产业提档转型方面的建议;
40、高标准抓牢长江生态保护,深化长江南京段固废大排查,加大清废力度方面的建议;
41、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的建议;
42、推进南京市雨污分流三年攻坚计划,启动实施片区雨污分流质效评估,确保三年攻坚行动取得实效方面的建议。
三、社会发展与民生改善
43、加大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联合治理,切实减轻学生家长负担方面的建议;
44、推进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改革,着力破解民生难点方面的建议;
45、全力打造国际重要旅游目的地方面的建议;
46、积极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完善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方面的建议;
47、全面提升养老院服务质量方面的建议;
48、推进中医药传承创建,做好中医重点专科、人才培训、名中医工作站建设方面的建议;
49、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做好人才培养、特色科室、薄弱专科建设等方面的建议;
50、持续推进实施“宁聚计划”,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方面的建议;
51、不断实施完善“人才举荐制”,全方位招才引智,不拘一格选才育才方面的建议;
52、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让人民群众共享优质文化成果方面的建议;
53、坚持用优质制度供给增强发展环境竞争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的建议;
54、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公共服务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方面的建议;
55、实行南京市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制度方面的建议;
56、持续推进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整治方面的建议;
57、统筹抓好农村住房改造、厕所革命、“四好农村路”建设等方面的建议;
58、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学前教育增量、创优、普惠发展方面的建议;
59、多措并举解决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方面的建议;
60、进一步做大我市文化旅游产业,讲好南京故事方面的建议;
61、抓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红色文化资源挖掘方面的建议;
62、发展租赁市场,健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方面的建议。
四、法制建设与社会治理
63、加快智慧城市(南京)大数据开放共享平台建设,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方面的建议;
64、全方位深化现代化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平安南京首位度方面的建议;
65、关于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机制方面的建议;
66、开展金融领域风险排查整治,提升金融风险防控综合能力方面的建议;
67、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完善市场化机制方面的建议;
68、打破条条框框限制,科学评价人才,不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方面的建议;
69、加大医养融合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的建议;
70、深入开展社会矛盾和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方面的建议;
71、切实加强网约车等新兴行业信息共享,建立实时数据快速查询工作机制方面的建议;
72、强化部门联动,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落地运转方面的建议;
73、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方面的建议;
74、加强非法集资犯罪打防工作,维护百姓财产安全方面的建议;
75、加强寄递行业涉恐违法犯罪打防工作方面的建议;
76、健全完善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制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和企业法治建设方面的建议;
77、统筹推进南京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方面的建议;
78、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加强政协系统党的建设方面的建议;
79、对标“高质量”,认真做好政协界别提案工作方面的建议;
80、探索新举措、建立新机制,推动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在新时代更加全面的履行职责方面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