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长干古城—南京西街遗址重要考古新发现,不仅将南京建城史前推了600多年,也对南京城市起源和湖熟文化研究具有重大价值,是近年来南京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取得的重大成果。”市政协委员官卫华说。
当前,我国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已进入保护与传承并重、以保护为基础强调传承的新阶段。如何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把南京建设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发展地、革命文化的重要弘扬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创新策源地?官卫华建议,要加强考古普查、挖掘文化资源,开展南京全域全要素历史资源摸底调查工作,推动南京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向产业发展、城市更新、人居环境等领域延伸。针对长干古城遗址,市规划资源、文旅、财政等部门应抓紧启动长干里地区的整体性规划研究工作,以名城保护为引领,以考古和历史资料分析为基础,以重要历史事件、名人典故为脉络,总结凝练历史文化价值,并积极纳入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
与此同时,推动规划整合、实现整体保护,落实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求,开展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规划,明确各类历史文化空间,实现整体性和系统性保护;创新应用场景、促进文旅融合,结合多元人群需求,加快智能化、数字化新技术应用,积极开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应用场景创新,积极探索文化遗产利用传承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营建高品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长干古城遗址为例,借鉴国内良渚遗址、殷墟遗址、金沙遗址等建设经验,加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申报与立项工作,尽早成为公众体验和感悟“中华文明”的重要场所。
此外,官卫华还建议,建立健全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积极争取专项债资金支持,重点建设开放遗址博物馆,并结合地方节日节庆和生产生活特点,设计推出考古研究、科普教育、休闲旅游、文化消费等主题项目和创新场景,打造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推进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转化、现代传播与活化利用,并择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