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上午,市政协副主席傅阳率队来到南京世界文学客厅,就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第0023号《关于打造南京城市形象国际化识别系统(CIS)的建议》开展提案督办工作。傅阳详细参观,认真听取介绍,对集文学城市客厅、文学空间枢纽、文学数据中心和文学梦想殿堂于一体的南京世界文学客厅表示赞赏。市政协副秘书长薛维国参加督办活动,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城市建设)委员会主任徐有俊主持座谈会。
南京世界文学客厅位于南京市玄武区北京东路37-5号,是南京“文学之都”城市空间建设的中心和枢纽。2019年10月31日,南京成为中国首个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学之都”的城市,成为全球创意城市网络的一员。为更好建设世界文学之都,我市提出“1+N+X+∞”的城市空间建设规划,其中的“1”即为南京世界文学客厅。整体面积约2000平方米,由主展厅、临展区域、阅读沙龙空间、十竹斋书房和宁好文创店等体验空间组成,院落按照“起承转合”理念进行布局。“起”是主体建筑,从文脉源起讲述文与城的故事;“承”是十竹斋文房,展示十竹斋四百多年的传承和创新;“转”是园林,关注文学意向与山水城林间的转换;“合”是文学之都IP宁好主题文创店,体现文学与生活的融合。
文学客厅通过“文码”“文脉”“文枢”“文诵”等十个体验项目,以多种创新内容和形式打造复合型的文化体验空间,展示南京千年文脉。南京世界文学客厅自2022年4月23日,第27个世界读书日面向公众正式开放以来,已接待参访者3万人次,开展150场次的文学文化活动,日益成为南京重要的文化地标。
随后召开督办座谈会,提案人市政协委员、南京博物院图书信息部主任张莅坤和市政协委员、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南京静海寺纪念馆)馆长苏真对提案的提出背景作了介绍。主办单位市委宣传部和协办单位市文旅局、市外办、市商务局等对提案有关内容逐项逐条进行了细致答复。在座谈中,大家围绕打造南京城市形象及国际化识别系统进行了热烈探讨和深入交流,提案人对办理单位的认真负责态度和详细答复意见表示非常满意。
傅阳对督办交流、互动讨论给予了积极响应和鼓励。他深有感触地说,这个提案虽列为“重点民生微提案”,其实提案份量一点都不“微”,而且非常宏大,是一个浩瀚的系统工程。他指出,通过督办活动感到有“三个很好”:提案提得很好,体现委员对南京的深厚情怀,该提案对南京很有针对性;办理单位办得很好、各相关部门不仅正在推进这项工作,并且在日常工作中已凝聚凝炼出一些南京形象标识;交流互动很好,在交流中大家相互启发、相互碰撞,产生了新的火花,形成了广泛共识。傅阳还结合督办提案工作和提升南京城市形象国际化水平提出三点意见:
一是着力顶层设计,深入挖掘南京资源禀赋。要加强城市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做好对明清城墙、浦口火车站、“海丝”遗产等历史遗存的内涵研究和IP打造,积极探索城市形象视觉识别系统(CIS)建设,通过开展城市国际品牌形象调研,整合城市资源、展示城市特色,在有效保护中更加彰显文明价值、时代价值。
二是激活当代价值,以文化赋能城市可持续发展。“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要深入挖掘城市精神,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依托南京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运用国际化、场景化叙事方式,在线下逐步推动文化建筑、文化标识等深入大街小巷,在线上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用好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等新技术,为南京城市特色形象国际化识别系统建设装上“加速器”,在历史传承中守牢城市精神,在文化创新中体现城市精神,在建设发展中弘扬城市精神。
三是强化平台思维,提升城市品牌推介水平。要积极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立足城市特点主动作为,以胸怀天下的视野和情怀,用好遗产、文学、和平、长江文化等重要城市资源禀赋,丰富中国话语和叙事,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文明交流互鉴之中,用“南京话”向世界讲好中华文明故事,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市委宣传部部务会成员、一级调研员陶成发,市文旅局一级调研员王庆华等参加督办活动。